首页 创业招商 副业兼职 兼职赚钱 网赚项目

南京过年期间,兼职岗位多,但骗局也多,要小心!

南京过年期间,兼职岗位多,但骗局也多,要小心!随着春节临近,南京这座六朝古都再次迎来消费与流动的高峰——夫子庙的灯会游人如织,新街口的商圈人潮涌动,快递物流末端配送需求激增,餐饮行业迎来“用工荒”。与此同时,大量返乡学生、灵活就业者乃至本地市民将目光投向了“短期兼职”,试图在节日氛围中赚取一份额外收入。

南京过年期间,兼职岗位多,但骗局也多,要小心!

管理员 2025-09-06 07:51:36 968浏览 1分钟阅读 兼职赚钱

南京过年期间兼职岗位多但骗局也多要小心

南京过年期间,兼职岗位多,但骗局也多,要小心!随着春节临近,南京这座六朝古都再次迎来消费与流动的高峰——夫子庙的灯会游人如织,新街口的商圈人潮涌动,快递物流末端配送需求激增,餐饮行业迎来“用工荒”。与此同时,大量返乡学生、灵活就业者乃至本地市民将目光投向了“短期兼职”,试图在节日氛围中赚取一份额外收入。然而,与岗位需求同步增长的,是层出不穷的兼职骗局。这些骗局以“高薪”“日结”“无经验”为诱饵,瞄准求职者急于赚钱的心理,编织出“轻松致富”的陷阱。南京过年兼职虽是短期增收的机遇,但背后暗藏的求职风险更需警惕,唯有擦亮双眼、理性判断,才能避免落入“兼职陷阱”的泥潭。

南京过年兼职:需求井喷背后的“烟火气”与“钱景”

南京作为新一线城市,春节前后的经济活动具有鲜明的“节日特征”。文旅产业方面,秦淮灯会、牛首山文化旅游区、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等景点迎来客流高峰,景区导览、秩序维护、临时演艺等岗位需求激增;零售行业,新街口、百家湖等商圈的年货销售、促销导购岗位缺口明显,部分商家甚至开出“日薪300元+提成”的优厚条件;物流配送领域,受“年货经济”推动,快递分拣、末端配送、仓储理货等兼职岗位需求同比增长40%以上;此外,餐饮、酒店、家政等服务业也因员工返乡而大量补充短期用工。

这些岗位多为“时间灵活、门槛较低”的体力或服务型工作,对大学生、务工人员等群体极具吸引力。据南京市人社局数据,2024年春节前全市发布的兼职岗位超12万个,较去年同期增长25%,其中“日结”“周结”岗位占比达60%以上。许多求职者正是看中了“过年期间兼职既能赚生活费,又不耽误走亲访友”的优势,纷纷涌入市场。然而,岗位数量的激增并未带来匹配的规范增长,反而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。

兼职骗局:从“押金陷阱”到“刷单骗局”,求职者需警惕三大典型套路

在南京过年兼职的热潮中,骗局呈现出“多样化、隐蔽化、精准化”的特点。结合南京市消费者协会及警方的案例通报,当前最常见的兼职骗局主要有以下三类,求职者需高度警惕。

第一类:“押金培训费”骗局——以“入职”为名,行“收费”之实。 这类骗局通常伪装成“正规企业招聘”,以“服装费”“培训费”“保证金”等名义向求职者收取费用,承诺“入职后退还”。例如,有求职者在南京某招聘平台看到“奥体中心兼职安保,日结300元,包吃住”的信息,联系后被要求缴纳200元“服装费”,对方称“工作满7天即退还”,但入职后却发现岗位不存在,对方早已失联。南京市劳动监察部门提醒,任何以“任何名义”收取费用的兼职,均涉嫌违规,正规招聘不会提前收取求职者费用。

第二类:“高薪刷单”骗局——以“轻松赚钱”为诱饵,实为电信诈骗。 春节前后,不少南京市民收到“在家刷单日入500元”的兼职信息,这类骗局往往以“小额返利”获取信任,诱导受害者投入更多资金。据南京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数据,2024年1月,南京受理“兼职刷单”类诈骗案件同比上升35%,涉案金额从数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。骗子通常要求求职者先用自己的资金垫付购买商品,承诺“返还本金+佣金”,但当垫付金额达到一定数额后,便以“任务未完成”“账户冻结”等理由拒绝返款,最终失联。

第三类:“虚假岗位”骗局——以“高薪”为幌子,实为传销或非法用工。 部分骗局打着“南京某知名企业招聘”的旗号,发布“市场推广”“商务助理”等虚高岗位,要求求职者“发展下线”或从事非法活动。例如,有大学生在南京某高校兼职群看到“某科技公司招聘校园代理,月薪过万”,入职后发现实际是“拉人头”的传销模式,不仅没有收入,反而被要求缴纳“加盟费”。此外,还有部分中介以介绍兼职为名,将求职者骗至偏僻地点实施抢劫或人身侵害,此类案件虽不常见,但安全隐患极大。

骗局滋生:监管盲区、平台漏洞与求职者心理的三重博弈

南京过年兼职骗局频发,并非单一原因导致,而是监管盲区、平台责任与求职者心理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
从监管层面看,短期兼职具有“周期短、流动性大、用工关系不规范”的特点,部分企业或中介利用“临时用工”名义规避劳动法规定,不签订书面协议、不缴纳社保,导致劳动监察部门难以追溯。例如,南京某餐饮企业在春节前雇佣了20名兼职服务员,口头承诺“日薪200元”,但春节后却以“兼职不属于正式员工”为由拖欠工资,由于求职者缺乏劳动合同,维权过程耗时长达数月。

从平台责任看,部分招聘平台为追求流量,对入驻企业资质审核不严,甚至默认“虚假信息”发布。南京市市场监管局抽查发现,某知名招聘平台上30%的“春节兼职”岗位存在“薪资虚高”“岗位描述模糊”等问题,部分平台甚至与中介机构勾结,通过“推荐费”分成获利。这种“重流量、轻审核”的模式,让骗局信息得以快速传播。

从求职者心理看,“急于求成”和“侥幸心理”是落入陷阱的主要内因。南京某高校就业指导老师分析,学生群体因社会经验不足,容易被“高薪”“日结”吸引,忽视对岗位真实性的核实;而部分务工人员因“春节开销大”,明知“押金兼职”有风险,仍抱有“万一是真的”的侥幸心理,最终上当受骗。

防范指南:从“识破骗局”到“有效维权”,南京求职者需掌握五大策略

面对南京过年兼职的“机遇与陷阱”并存,求职者需从信息核实、风险防范、法律维权三个维度构建防护网,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。

策略一:优先选择正规渠道,拒绝“小广告”与不明链接。 南京本地求职者可通过“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”“江苏人才网”等官方平台获取兼职信息,也可选择高校就业中心推荐的“校企合作”岗位。对于街边小广告、社交群内的“高薪兼职”链接,需高度警惕,切勿随意点击或添加不明联系人。

策略二:核实岗位真实性,做到“三问三不”。 求职者需主动询问企业名称、工作内容、薪资结算方式等关键信息,并通过“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”查询企业资质;对于“不签合同、不交社保、不说明工作细节”的岗位,坚决拒绝。南京某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建议,“即使是短期兼职,也要求对方出具加盖公章的《用工协议》,明确工作时长、薪资标准及发放日期。”

策略三:警惕任何形式的“收费”,牢记“天上不会掉馅饼”。 如前所述,正规招聘不会以任何名义收取费用。求职者需警惕“服装费”“培训费”“保证金”“押金”等五花八门的收费项目,一旦对方提出收费要求,应立即终止沟通并向平台举报。

策略四:保留证据,为维权提供支撑。 求职过程中,需保留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、招聘信息截图等证据,一旦遭遇欠薪或骗局,可向南京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(投诉电话:025-12333)或公安机关报案。南京市消费者协会提醒,兼职纠纷可通过“人民调解”“劳动仲裁”等途径解决,维权时要避免采取过激行为。

策略五:关注本地政策,善用公共资源。 2024年春节前,南京市人社局联合多部门开展“春风行动”,推出“春节兼职专场招聘会”,并提供“法律咨询”“维权指引”等服务。求职者可关注“南京人社”微信公众号,获取正规岗位信息及防骗指南。

结语:让兼职成为“增收桥梁”,而非“陷阱入口”

南京过年期间的兼职市场,是城市经济活力的缩影,也是民生需求的体现。对于求职者而言,兼职不仅是短期增收的途径,更是接触社会、积累经验的契机;但对于不法分子而言,兼职市场则是“收割焦虑”的灰色地带。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当下,南京求职者需以“理性”为盾,以“法律”为剑,既不因噎废食放弃兼职机会,也不因贪图小利而陷入骗局。 同时,政府需加强监管力度,压实平台责任,企业需规范用工行为,唯有三方合力,才能让南京的“春节兼职”真正成为温暖民生的“暖心岗”,而非让人望而却步的“陷阱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