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灵活就业模式的普及,兼职人员已成为企业用工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然而,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:许多企业对兼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落实流于形式,甚至完全忽视——“兼职不管安全生产职责,企业安全谁保障!”这一问题正成为悬在企业头上的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。从建筑工地的临时帮工到物流仓库的分拣员,从餐饮行业的传菜员到生产车间的辅助工,兼职人员往往身处安全风险较高的岗位,却因“身份特殊”被排除在安全管理体系之外,最终为企业的安全漏洞埋下隐患。
兼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,绝非可有可无的“附加项”,而是企业安全责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从法律层面看,《安全生产法》明确要求“生产经营单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”,这里的“全员”自然包括兼职人员。无论用工形式如何,只要其从事的活动涉及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风险,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。但在实践中,不少企业存在“重正式员工、轻兼职人员”的误区,认为兼职人员“流动性大、责任小”,只需简单告知注意事项即可,甚至完全不对他们进行安全培训。这种认知偏差直接导致兼职人员安全意识淡薄、操作技能缺失,成为安全事故的高发群体。某物流企业曾发生过这样一起案例:一名兼职叉车工因未接受过专业培训,对车辆的安全性能和操作规范一无所知,在搬运货物时违规操作,导致货物倒塌砸伤同事,不仅造成人员伤亡,还让企业面临巨额赔偿和停产整顿。这警示我们:忽视兼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,就是在企业安全防线上撕开一道致命的缺口。
兼职安全生产职责缺失的背后,折射出企业安全管理的多重深层问题。首先是责任划分的“灰色地带”。部分企业将兼职人员视为“临时用工”,通过第三方劳务派遣或口头协议约定工作内容,却刻意回避安全责任的明确划分,导致出现安全问题时“无人认责”。其次是安全培训的“形式主义”。即使企业组织兼职人员参加安全培训,也常常流于“走过场”:内容泛泛而谈,缺乏针对性;培训时间压缩,无法保证学习效果;考核不严格,对不合格人员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。更关键的是,企业对兼职人员的安全管理存在“重使用、轻管理”的倾向。正式员工通常有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、定期的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,而兼职人员往往“来去自由”,既没有被纳入日常安全监管,也没有参与过应急演练,一旦发生突发情况,极易因处置不当导致事故扩大。此外,兼职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不足也是重要因素。他们大多缺乏系统的安全知识,对潜在风险辨识能力低,甚至认为“安全是企业的事,自己只需完成任务”,这种“事不关己”的心态进一步加剧了安全风险。
“兼职不管安全生产职责”对企业安全的威胁是全方位、系统性的。从直接后果看,它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,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。兼职人员因操作不当、违规作业引发的事故在制造业、建筑业、物流业等领域屡见不鲜,这些事故不仅让受害者家庭陷入悲剧,也让企业声誉扫地、经济损失惨重。从长远影响看,它破坏了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。当兼职人员感受到企业对安全的漠视,正式员工也会对安全管理制度产生怀疑,导致“上梁不正下梁歪”,整个企业的安全氛围逐渐瓦解。更严重的是,它可能引发法律风险和社会信任危机。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,企业不仅要面临行政处罚,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;而如果事故涉及多名兼职人员,更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,损害社会稳定。可以说,忽视兼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,是对员工生命安全的漠视,也是对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不负责任。
要破解“兼职不管安全生产职责”的困局,企业必须从思想根源到管理实践进行全面革新。首先,要树立“全员安全、一视同仁”的理念,将兼职人员正式纳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,明确其岗位安全职责、操作规范和应急要求,做到“谁用工、谁负责,谁管理、谁担责”。企业应与兼职人员签订包含安全条款的书面协议,清晰界定双方的安全责任,避免责任真空。其次,要建立针对兼职人员的“差异化、精准化”安全培训体系。根据兼职人员所在的岗位风险等级,制定个性化的培训内容:高风险岗位需进行专业操作技能、应急处置能力的系统培训,并严格考核;低风险岗位则侧重基础安全知识、隐患辨识能力的普及。培训形式应多样化,通过案例分析、情景模拟、VR体验等方式增强培训效果,确保兼职人员“学有所获、学以致用”。再次,要强化兼职人员的日常安全监管。企业应为兼职人员建立安全档案,记录其培训情况、考核结果和日常安全表现;班组长和安全员要加强对兼职人员的现场巡查和指导,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安全行为;同时,建立兼职人员安全考核机制,将安全表现与薪酬、续用挂钩,形成“安全有奖、违规必罚”的约束机制。此外,还可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安全管理效能,通过智能监控系统、安全培训APP等工具,实现对兼职人员安全行为的动态跟踪和管理。
“兼职不管安全生产职责,企业安全谁保障!”这一问题的答案,其实就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中。安全生产没有“旁观者”,更没有“例外者”。兼职人员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参与者,其安全职责的落实直接关系到企业防线的稳固。只有企业真正扛起主体责任,将兼职人员的安全管理摆在突出位置,从制度上保障、从培训上赋能、从监管上发力,才能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安全的守护者,让企业的安全根基更加牢固。毕竟,安全是发展的前提,更是企业不可逾越的红线——忽视兼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,就是对企业未来的最大不负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