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在线教育竞争白热化的当下,“技能培训+兼职变现”成为不少机构吸引学员的招牌,大鹏教育推出的PS兼职项目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围绕“大鹏教育提供的ps兼职项目,是不是骗子,你被骗了吗?”这一核心疑问,市场始终存在两极分化的讨论:有人称其“打开了副业新大门”,也有人痛斥“交钱后兼职承诺成空要债”。要厘清这一争议,需跳出简单的“骗”与“不骗”二元判断,从项目模式、行业逻辑、学员权益等多维度拆解其真实价值与潜在风险。
PS兼职市场的繁荣本就带着现实底色——随着企业线上化加速,海报设计、电商修图、UI基础元素制作等需求激增,大量个人设计师通过兼职平台接单增收。据行业不完全统计,国内PS兼职设计师月均接单量约5-15单,单价区间50-500元,技能熟练者确实能实现“技能变现”。但问题在于,兼职市场的“金字塔结构”明显:头部20%的设计师占据80%的优质订单,而新手即便掌握基础操作,也常因缺乏作品集、审美不足陷入“有单不敢接”的困境。大鹏教育的PS兼职项目,正是瞄准了新手“想赚钱却缺机会”的痛点,打出“系统培训+兼职对接”的组合拳,但其模式能否真正打通“学习-接单-增收”的闭环,还需深入剖析。
从项目模式看,大鹏教育的PS兼职课程通常分为“技能培训”与“兼职资源对接”两大模块。技能培训部分,课程内容多围绕PS基础工具(如钢笔、图层、蒙版)、商业设计规范(如尺寸设定、色彩搭配)、实战案例(如海报设计、产品精修)展开,这部分内容本身具有普适性,能帮助零基础学员快速入门。但关键在于“培训质量与兼职需求的匹配度”——若课程仅停留在工具操作层面,未涵盖客户沟通、报价技巧、交付标准等职场软技能,学员即便学完也难以应对真实订单。而兼职资源对接模块,大鹏教育常宣称“合作企业直供单子”“学员优先入驻平台”,但具体对接的是哪些平台?是自有兼职渠道还是第三方合作平台?单量是否稳定?这些信息往往模糊不清。曾有学员反馈,所谓“兼职对接”实则是推荐其入驻某设计众包平台,而平台本身竞争激烈,新手单量寥寥,与宣传的“每月保底10单”相去甚远。
判断“大鹏教育PS兼职项目是否涉及骗局”,核心标准在于是否存在“虚构事实、隐瞒真相”的刻意误导。从法律角度看,若机构在宣传中夸大兼职收入(如宣称“学完月入过万”)、隐瞒兼职对接的真实条件(如需自行垫付物料费、抽成比例过高)、或对课程效果做出无法兑现的承诺(如“零基础30天成为设计师”),便可能构成虚假宣传,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。但现实中,多数争议的灰色地带在于“预期管理”——学员将“兼职变现”等同于“轻松赚钱”,而机构在宣传中刻意弱化了“技能提升需要时间”“兼职竞争激烈”等前提。例如,某学员在社交平台吐槽:“销售说学完就能接单,结果学完发现要自己找客户,对接的平台还要抽30%佣金,根本赚不到钱。”这种“信息差”导致的纠纷,既反映了机构在风险提示上的不足,也暴露出部分学员对兼职市场的认知偏差。
学员的真实体验是验证项目价值的试金石。通过梳理大量学员反馈,可将争议点归纳为三类:其一,课程内容与宣传不符。部分学员表示,课程以录播为主,互动答疑不及时,实战案例多为“模拟练习”,与真实商业项目存在差距;其二,兼职资源“名不副实”。机构承诺的“合作企业”多为小型商家或初创公司,订单金额小、付款周期长,甚至存在拖欠稿费的情况;其三,退费机制苛刻。当学员发现项目与预期不符申请退费时,常以“已开课”“已开通兼职权限”为由扣除高额手续费,甚至直接拒绝。这些问题的存在,让“你被骗了吗?”的疑问在学员群体中不断发酵,也反映出部分在线教育机构在“重营销、轻服务”倾向下的行业痼疾。
从行业视角看,大鹏教育PS兼职项目的争议并非孤例,而是在线教育“兼职变现”赛道共性问题。近年来,随着“副业刚需”概念升温,大量涌入的设计培训机构将“兼职”作为核心卖点,却忽视了技能教育的本质——真正的设计能力需要长期积累,而非短期速成。对于学员而言,选择此类项目时需保持理性: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,若以“掌握PS技能”为核心目标,兼职只是附加价值,则课程本身是否值得付费需重点评估;其次要核实机构资质,查看是否有办学许可证、课程大纲是否详细、兼职对接协议是否有明确条款;最后要警惕“高收益承诺”,任何宣称“轻松赚钱”“保底收入”的项目都可能存在陷阱。
归根结底,大鹏教育提供的PS兼职项目本身并非“洪水猛兽”,其技能培训模块对零基础学员确有启蒙作用,但若将“兼职变现”作为核心卖点并过度包装,便容易陷入“夸大宣传”的泥潭。对于学员而言,“是否被骗”不仅取决于机构的行为,也取决于自身的判断力——在报名前是否充分了解课程内容、兼职对接的真实情况,是否对“技能提升”与“兼职收入”的关系有理性认知。在线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,既需要机构坚守诚信底线,也需要学员擦亮双眼,更离不开市场监管部门的规范引导。毕竟,真正的“技能变现”,从来不是靠机构的承诺,而是靠扎实的本领和持续的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