兼职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“神经末梢”,其任免程序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支部战斗力的强弱。当前,部分单位在兼职党支部书记选任中存在“重业务轻党建”“程序走过场”等问题,亟需通过标准化、流程化的规范执行,破解“谁来选、怎么选、如何管”的难题,让兼职党支部书记真正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“领头雁”。
兼职党支部书记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其任免程序的严肃性。不同于专职党支部书记,兼职书记通常由业务骨干、中层干部或优秀党员兼任,既要承担本职业务工作,又要牵头抓支部建设,这种“双重身份”要求其必须具备更高的政治素养、更强的统筹能力和更实的担当精神。因此,任免程序不能简化为“业务骨干+党员”的简单叠加,而必须坚持“党管干部”原则,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,通过严密的流程筛选出既懂业务又抓党建的复合型人才。实践中,有的单位为了“兼顾”业务工作,将兼职党支部书记作为“照顾性”岗位,甚至未经充分酝酿便直接任命,导致部分书记“挂名不履职”“抓党建精力分散”,最终出现“党建业务两张皮”的现象。这警示我们:规范兼职党支部书记任免程序,不是形式主义的“繁文缛节”,而是确保支部战斗力的“制度防线”。
当前兼职党支部书记任免中暴露的问题,本质上是程序规范性与执行灵活性的失衡。一方面,部分单位缺乏明确的选任标准,对“什么样的党员能当兼职书记”界定模糊,有的仅以“职务高低”作为唯一依据,忽视群众基础和党建能力;有的则过度强调“业务能力”,甚至将业务指标与党建考核挂钩,导致书记“重业务、轻党建”。另一方面,流程执行存在“弹性空间”,比如民主推荐环节,有的以“工作忙”为由缩小参与范围,未能覆盖普通党员群众;考察环节,有的满足于“听汇报、看材料”,缺乏深入一线的实地验证,导致“带病提拔”。此外,任后管理机制缺失也是突出问题——部分单位“只任命、不考核”,对兼职书记履职情况缺乏跟踪问效,甚至出现“长期不开展支部活动”“党费收缴不规范”等基础问题仍无人问津的现象。这些问题若不解决,规范任免程序便无从谈起。
规范兼职党支部书记任免程序,需构建“标准清晰、流程严谨、监督闭环”的全链条机制。首先,要明确“选什么人”的硬标准。除党章规定的党员基本条件外,应细化“政治素质、群众威信、履职能力”三项核心指标:政治素质上,需考察人选是否树牢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能否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;群众威信上,要注重党员和群众的口碑,通过“无记名投票”“个别访谈”等方式,了解人选在团队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;履职能力上,需评估其是否具备基本的党建知识,比如能否熟练组织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等活动,能否有效解决党员群众的思想困惑和实际困难。这些标准应具体化、可量化,避免“模棱两可”的表述,为选拔提供明确依据。
其次,要规范“怎么选”的硬流程。兼职党支部书记的任免必须严格遵循“动议—推荐—考察—酝酿—审批—任命”六步流程,每个环节都要有章可循、有据可查。动议环节,应由上级党委或支部委员会根据支部建设需要,结合党员队伍结构,提出初步人选建议,杜绝“临时起意”;推荐环节,采取“组织推荐+党员自荐+群众联名推荐”相结合的方式,确保推荐范围覆盖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,避免“少数人少数人”;考察环节,要组建由组织、纪检、业务部门组成的考察组,通过“查资料(查阅党员发展记录、组织生活台账)、访真人(与党员、群众、分管领导逐一谈话)、看实绩(了解支部过往活动开展情况、党员作用发挥情况)”,全面“画像”,防止“一俊遮百丑”;酝酿环节,需上级党委组织部门与支部委员会充分沟通,听取纪检部门意见,对人选的廉洁自律情况、性格特点等进行综合研判;审批环节,必须经上级党委集体研究决定,杜绝“个人说了算”;任命环节,可通过“党员大会选举+上级党委任命”或“上级党委直接任命”两种方式,无论哪种形式,都要进行任前公示,接受党员群众监督,确保程序“阳光透明”。
再次,要健全“如何管”的硬机制。兼职党支部书记的规范管理,既要“严进”也要“严管”。一方面,要建立“日常监督+年度考核+期满评估”的三维考核体系:日常监督通过“列席组织生活会、查阅工作台账、定期汇报履职情况”等方式,及时发现并纠正“重业务轻党建”等问题;年度考核将党建工作成效与业务工作同部署、同考核,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、职务晋升挂钩,形成“党建与业务互促共进”的导向;期满评估则对照任职目标,从支部凝聚力、党员教育管理、党建品牌创建等方面进行全面“体检”,对不胜任的及时调整,形成“能者上、庸者下”的良性循环。另一方面,要完善保障机制,明确兼职书记的职责清单(如每月至少组织1次支委会、每季度讲1次党课、每年至少解决1件党员群众急难愁盼问题),合理确定其党建工作时间(如每月保证不少于2天用于支部工作),并给予相应的待遇保障(如发放工作补贴、纳入干部培训计划),解决其后顾之忧,确保其“有位更有为”。
规范兼职党支部书记任免程序,其价值不仅在于选准一个人,更在于建强一个支部、带好一支队伍。当每一个兼职党支部书记都能通过规范程序“选出来、用得好、管得严”,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就能显著增强,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能充分发挥,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就能更加牢固。这既是新时代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,也是推动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。唯有将程序规范与实际效能紧密结合,让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,才能让兼职党支部书记在基层舞台上“唱主角”,为党的事业筑牢根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