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,反腐倡廉工作的复杂性与日俱增,专职纪检力量的有限性与监督需求的广泛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。兼职纪检队伍作为基层监督的重要补充,其效能直接关系到监督网络的全域覆盖与治理效能的末端提升。如何破解兼职纪检队伍“有其名无其实”“能力不足监督难”的现实困境,成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。兼职纪检队伍的效能提升,并非简单的“人员叠加”,而是需要从机制建设、能力锻造、技术赋能三个维度系统发力,实现从“可有可无”到“不可或缺”的角色转型。
一、价值定位:兼职纪检队伍的“嵌入式监督”优势
兼职纪检队伍通常由机关干部、村(社区)党员、企业职工等群体组成,他们扎根基层一线,熟悉行业规则,了解群众诉求,这种“近水楼台”的天然优势,使其成为反腐倡廉工作中不可或缺的“神经末梢”。相较于专职纪检队伍的“宏观监督”,兼职纪检队伍更擅长“嵌入式监督”——既能及时发现“微腐败”“潜规则”等隐蔽性问题,又能通过“熟人社会”的情感纽带降低监督对象的抵触心理,提升监督的穿透力。例如,在基层“三资”管理、惠民政策落实等领域,兼职纪检人员凭借对村情民意的熟悉,能快速识别“优亲厚友”“虚报冒领”等线索,让监督真正“贴地飞行”。
然而,这种优势的发挥需要以清晰的职责边界为前提。当前部分兼职纪检人员存在“监督范围模糊”“权责不对等”的问题,要么因“怕得罪人”而“不愿监督”,要么因“不知如何监督”而“不会监督”。明确兼职纪检队伍的监督清单、权限边界和履职方式,是释放其效能的前提。
二、现实挑战:兼职纪检队伍的“能力赤字”与“机制梗阻”
兼职纪检队伍的效能提升,面临“内因”与“外因”的双重制约。从内因看,“能力赤字”是突出短板。兼职人员往往缺乏系统的纪法知识培训,对“四种形态”“三重一大”等监督要求理解不深,导致监督时“抓不住重点、辨不明是非”。例如,在工程招投标监督中,部分兼职纪检人员仅关注程序合规性,却对“围标串标”“利益输送”等隐蔽性风险缺乏识别能力。从外因看,“机制梗阻”限制了履职空间。一方面,部分单位未建立兼职纪检人员的保障机制,其在开展监督时缺乏必要的“尚方宝剑”,面对“一把手”的违规行为往往“不敢监督”;另一方面,考核评价体系“重形式、轻实效”,将“参会次数”“笔记字数”作为履职标准,导致兼职纪检人员陷入“为考核而监督”的形式主义。
此外,兼职队伍的流动性大、稳定性差也是一大挑战。部分单位将兼职纪检岗位作为“照顾性”安排,人员更替频繁,导致监督工作“断档脱节”,难以形成长效监督合力。
三、提升路径:构建“三位一体”的效能提升体系
破解兼职纪检队伍的效能困境,需要从“赋能、赋权、赋责”三个维度构建系统化提升路径,让兼职人员“想监督、能监督、敢监督”。
(一)以“赋能”为核心,破解“能力不足”难题
能力提升是兼职纪检队伍履职的基础。需建立“分层分类、精准滴灌”的培训体系:针对基层兼职人员,重点开展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《监察法》等基础法规培训,结合“微腐败”典型案例提升其“发现线索”的能力;针对机关、企业兼职纪检人员,侧重专项监督技能培训,如财务审计、工程建设等领域的风险点识别,通过“案例教学+实战模拟”提升监督的专业性。同时,推行“导师帮带制”,由专职纪检干部“一对一”指导兼职人员参与信访核查、专项督查等工作,在实践中积累经验、增长才干。
(二)以“赋权”为关键,破解“不敢监督”困境
权责明确是兼职纪检队伍履职的保障。需建立“清单式”赋权机制:明确兼职纪检人员的“监督权”“建议权”“报告权”,对发现的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,可及时向同级党组织或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提出处置建议;对严重违纪违法线索,有权直接上报,并要求相关部门反馈处理结果。同时,完善“容错纠错”机制,明确“三个区分开来”,对依法依规、出于公心的监督行为予以保护,对打击报复兼职纪检人员的行为“零容忍”,为其撑腰鼓劲。
(三)以“赋责”为抓手,破解“不愿监督”心态
考核激励是兼职纪检队伍履职的动力。需构建“量化+质化”的考核评价体系:将“问题线索发现数量”“监督建议采纳率”“群众满意度”等作为核心指标,改变“唯台账、唯材料”的形式化考核;对表现突出的兼职纪检人员,在评优评先、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,激发其履职积极性。此外,强化“责任倒逼”,对不作为、乱作为的兼职人员及时调整,形成“能者上、庸者下”的良性循环。
四、技术赋能:数字时代兼职监督的“减负增效”
在数字化浪潮下,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,为兼职纪检队伍效能提升提供了新路径。通过开发“基层监督”数字化平台,整合“三资”管理、惠民补贴发放等数据,兼职纪检人员可一键比对异常信息,实现“数据跑路”代替“人工排查”,降低监督成本。例如,某省纪委监委开发的“小微权力监督”平台,将村级财务收支、集体资产交易等数据实时公开,兼职纪检人员通过手机即可查看异常流水,2023年以来通过该平台发现“微腐败”线索2300余条,占比达基层线索总量的45%。技术赋能不仅提升了兼职监督的精准度,更通过“线上留痕、全程可溯”解决了“人情干扰”难题,让监督更加“硬核”。
兼职纪检队伍的效能提升,不是简单的“加人”,而是系统的“赋能”。通过机制重塑、能力锻造、技术支撑与文化浸润,让这支“编外”力量真正成为反腐倡廉的“前哨”与“探头”,与专职纪检队伍形成“专兼结合、优势互补、协同高效”的监督新格局,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、实现治理腐败“抓早抓小”“防微杜渐”提供坚实支撑,这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必须答好的时代考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