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生兼职被骗,铭恒集团兼职骗局岗前培训费到底要不要交?
近期“铭恒集团兼职骗局”引发关注,核心陷阱便是“岗前培训费”。本文深度剖析此类骗局套路,揭示岗前培训费为何是违规收费,为大学生提供识别兼职骗局的实用指南。面对“铭恒集团”这类伪装,我们教你如何判断正规兼职,一旦交了钱该如何维权追回,保护自身财产安全,远离求职陷阱。

任何以“岗前培训”为名,在正式录用前向求职者收取费用的行为,本质上都是一种变相的欺诈,是典型的兼职岗前培训费陷阱。我们先来剖析一下这类骗局的完整操作链条。通常,它们会发布极具诱惑力的招聘信息,比如“办公室文员,日结200元,工作轻松”、“在线客服,不限地点,时间自由”等,薪资待遇远超市场平均水平,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构成致命吸引。当你投递简历后,对方会迅速通知你“面试”,面试过程往往草草了事,甚至只是线上简单沟通,然后便会以“你已初步通过,但需要参加岗前培训才能上岗”为由,引出收费环节。这笔费用名目繁多,可能是“培训费”、“工服费”、“建档费”、“保证金”,金额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。骗子们会把培训吹得天花乱坠,声称内容多么“专业”,多么“价值千金”,并承诺培训结束后即刻安排高薪工作。
然而,这背后的逻辑根本站不住脚。从《劳动合同法》第九条明确规定:“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,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,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。” 这条法律已经清晰地划定了红线,任何形式的入职收费都是违法的。一个正规的、有实力的企业,其员工培训成本理应纳入公司运营预算,作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,转嫁给刚入职的员工,既不合法,也暴露了其资金链的脆弱或根本就是空壳公司。所谓的“岗前培训”,往往只是播放几段陈旧的PPT,或是一些无关痛痒的通用技能讲解,其价值与收取的费用完全不成正比,其真实目的,根本不是培训,而是收费本身。交了钱之后,你会发现,要么培训遥遥无期,要么安排的工作与当初承诺的天差地别,甚至根本就是另一场骗局,比如让你去发展下线,进行非法传销活动。
那么,作为大学生,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防火墙,大学生如何识别兼职骗局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课。首先,要树立一个核心认知:任何需要先交钱的工作,都要立刻拉入黑名单。不要被“这是最后一道门槛”、“大家都交了”之类的话术洗脑,你的钱是你自己的,不是验证公司真伪的赌注。其次,要对不切实际的高薪保持高度警惕。兼职工作的薪酬与其技能要求、劳动强度、工作时长密切相关,如果一个岗位几乎没什么要求,却承诺了远超市场水平的回报,那它不是陷阱,就是陷阱。再者,仔细核实招聘方的信息。可以通过“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”查询公司是否真实存在、有无经营异常或行政处罚记录。对于只留微信、QQ联系,没有固定办公地址或用临时地址面试的招聘,要加倍小心。正规的招聘流程,即使再简化,也会有清晰的双方信息确认环节,而非在虚拟世界里完成一切。
最令人揪心的情况是,已经有人不慎落入了交了兼职培训费怎么退款的困境。如果不幸发生了,千万不要自认倒霉,应立即采取行动维权。第一步,保持冷静,停止与对方的一切纠缠,避免二次伤害。第二步,搜集并固定所有证据,这是维权成功的基石。包括但不限于:招聘信息截图、聊天记录(特别是涉及收费和承诺工作内容的)、转账记录或收款截图、签订的任何“协议”或“收据”、对方的联系方式和公司信息等。第三步,果断报警。以“诈骗”为由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,提交你收集的所有证据。虽然单笔金额可能不大,但骗子的目标往往是广撒网,累计金额巨大,警方的介入是震慑和追讨的最有力手段。第四步,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(12315)和劳动监察大队(12333)进行投诉举报。举报该公司违规收费和虚假招聘,行政部门有权对其进行调查和处罚。最后,可以寻求媒体和社交平台的帮助,将你的经历曝光,让更多人警惕“铭恒集团兼职骗局”这类套路,形成舆论压力,有时也能促使对方退款。
求职本应是大学生踏入社会、锻炼能力的积极尝试,不应被这些污浊的骗局所玷污。每一次对“岗前培训费”的妥协,都是在为不法之徒输送养分,让更多人面临风险。我们所要做的,不仅是保护自己,更是要成为清醒的传播者,将“正规兼职不收费”这个最简单的常识,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位同学。求职的旅程是迈向成年的第一步,让它成为一段智慧的成长之旅,而不是一个由骗子的墨水写下的痛苦教训。面对那些试图用蝇头小利诱惑你先掏钱的公司,请务必记住,你真正的价值在于你的才华和劳动,而不是你口袋里那笔可怜的“培训费”。